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宜兴家政服务员保姆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宜兴家政服务员保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俗称月半节,是祭拜已过世的先人,我们当地是农历七月初十晚上烧纸巾接先人回家茶酒相待。十一开始早中餐献饭(好酒好菜,做菜时不能品尝)上午十点多钟和晚上献茶和糕点、水果。七月十三为过年气氛特别隆重,七月十五晚烧纸、献上糕点水果送先人回家。(俗称送老客,近年城市只献一天饭,大部分定在十三日,晚上烧纸送客)
中元节俗称鬼节,是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摆开祭品,祭祀祖先,也供奉附近的冤魂,希望家宅和顺,先祖安宁。
鬼的来历
相传,每年七月一日至七月十五日,阎王大开地狱之门,阴间鬼魂悉数回阳间探视亲朋好友及子孙,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
古时候人们相信鬼神之说。《周礼祭法》:“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列子天瑞篇》:“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所谓之鬼,鬼者归也,归其真宅。”
《辞海》把鬼解释为:人死后精灵不灭谓之鬼,或万物之精怪亦谓之鬼。民间之说鬼来无影,去无踪,形象恐怖,魔力无穷,常常在夜间作祟捣乱,人们对它又敬畏,又恐惧。
可见,鬼是一种虚幻的、想象的产物。古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后,七魄分离,只剩下三魂就叫做鬼了。有德之人死后有人祭祀,不会伤害人类;但那些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就不一样了。所以,鬼节这一天,人们除了摆供品祭祀祖先外,也供奉附近的冤魂,以祈求家宅安宁。
何为“三魂七魄”
“三魂七魄”是道教对人的灵魂的说法。
三魂: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
七魄: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实际上,就是位于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的中脉之上的七个脉轮,七个能量场。其中天冲魄在顶轮,灵慧魄在眉心轮,气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上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脐轮,精魄在生殖轮,英魄在海底轮。人体的七魄由命魂所掌,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命魂住胎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为人肉身所独有,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随之离去,生命就此终结。
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了祭奠的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其实,人和鬼本质上是相同的,“鬼字从人”,只是鬼被赋予了丑陋的形象,“人所归为鬼”,鬼是人制造出来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所以,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制造鬼的人。
中元节又称鬼节,听老人讲这一天阴间开放,所有的逝去先人的魂魄都飘散在人间。这一天大家晚上要烧一些纸钱送给他们,据说只有这一天先人们才能收到后人送的钱财。我们贵州地区又称鬼节为“七月半”,分汉族过农历十三、少数民族过农历十四、外地人要过农历十五,总之从农历十三开始到十五都看到外面到处点燃的蜡烛。贵州当地过中元节是非常隆重的,很多家庭都是家族聚会,大家晚上一起吃饭后,夜色降临后举家去外面找一个空旷的地方点燃蜡烛,再烧纸钱。每年的中元节空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烟雾,像是传递子女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宜兴家政服务员保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宜兴家政服务员保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