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偃师家政讲师培训学校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偃师家政讲师培训学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夏朝是否存在?现在已经找到了考古证据了吗?
夏朝存在,有两个铁证:
一是《史记-夏本纪》。
二是周王朝时有两个诸侯国——宋国和杞国。宋国是商朝后裔,杞国是夏朝后裔。杞人忧天成语中这个杞人,就是指杞国人,就是夏朝后裔。
考古现在还没有出现夏朝存在的证据,不等于以后不会被发现。
在近代以前,人们往往分不清楚传说和历史,在那个时代里,夏王朝的存在是根本不需要质疑的事情。但近代以来,历史学和传统的历史学之间有了本质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之下,夏王朝的存在就成了问题。
疑古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顾颉刚先生
近代一方面今文经学兴起之后,起到了思想解放之功,传统典籍构建起来的历史框架轰然崩塌。另一方面从西方传过来的十九世纪的史学,尤其是容克学派的史学讲究实证主义,也对中国传统历史叙事提出了质疑。加上从西方传来的考古学,与这两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更使得中国古人传统的历史叙事遭到了空前的质疑,很多古人以为常识的观念进入当代以后都成了都成了经不起解构的事情。近代的疑古思潮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
疑古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顾颉刚先生提出层累地造就中国古史说,应该来说,顾先生的观点还是具有很大的启发性的。对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起到了很大的思想解放之功,让我们知道神话和历史不是一回事,传说和历史也不是一回事。不过,顾先生及其追随者也存在着疑古过甚和疑古过勇的弊端。
具体到题目所问的夏王朝,在疑古思潮最甚的时候,夏商两代都收到了很大的质疑,他们怀疑这两个朝代是否真实的存在过。与此同时,西方的史学界也不承认这两个王朝的存在。这里要说的是,西方史学界和中国史学界一个重要的不同是,西方史学界对考古学的依赖要比我们强。中国史学界更看重的是传世文献。但西方史学界不存在着丰富的传世文献,他们更多依靠考古发现来构建起历史的谱系。所以,大家可能注意到西方人的历史观念之中有探秘情结,而中国人没有。
殷墟全景
后来殷墟发现之后,对于殷商王朝的质疑无疾而终。但对夏王朝的质疑并没有停止。不过,在发现了殷墟以后,也激发起人们寻找夏文化遗址的热情。一度有人以为,仰韶文化就是夏文化,有人以为龙山文化是夏文化。49年之后,随着我们国家田野考古事业的展开,人们对考古学寄托了更大的期望。在对夏文化的研究中徐旭生先生的贡献非常重要,他的《1959年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确定了后来夏文化考古的方向。他指出夏文化的探索方向应该是豫西一带地区,后来人们的发现果然是在这一带地区。
知道西方为什么反对夏朝吗?那是因为夏朝比《圣经》的历史早两千年,如果承认了,那么就说明他们的圣经是扯蛋的。其次,夏朝的证据不是没有,只不过人家不敢承认,拿易经来说,还有禹王碑等等这些,另外夏朝的每一代君主都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尚书中有,左传中有,世系表非常明确,历史记录也是十分完备。不承认夏朝的是***教,他们怕承认了,他们的理论就是错的,所以总是企图颠覆我中国文化,可恨的是居然有一些数典忘祖的人还跟着跟风,去附和人家。
我是汉字谷主, 欢迎关注交流!
夏朝的存在是肯定的,只是还没找到主城,发掘出出陶符因读不懂不被当成文字而已
公认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信的朝代,至今4100年左右。
为什么会认为夏朝是存在的?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明,2007年发现了良渚文明的都邑——良渚古城后,新近确认古城***存在一个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对研究良渚古国和中国文明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个水利工程,距今5000多年,比大禹治水传说还要早。
洛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 经碳14测定,年代在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真好是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出土的陶符(如图),因为看不懂,却不被确认为文字
二里头可以确定,是夏朝的,但是不是主城?倒未必,真正的主城可能更大。主城遗址还没发掘出来,这需要考古界同仁努力。
也可以了解下《夏小正》这本书,记录的就是夏太阳历,夏朝的农事活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偃师家政讲师培训学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偃师家政讲师培训学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