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湘嫂家政月嫂培训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湘嫂家政月嫂培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洛神赋》中的洛神究竟是谁?曹植真的爱上了自己的嫂子吗?
并不是,曹植恋洛神是唐代才有的版本,原型也是那个时候才被模糊的,真正的洛神原身是洛水河伯的妻子,原版的故事也和湘君与湘妃的故事风格差不多,至于为什么到了唐朝画风突变,可能跟老李家儿子与继母还有公公和儿媳妇的事情有关吧,可能是一种民间的映射.
关于《洛神赋》的主题一直存在争议,如果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继的角度来看,怀念其嫂甄氏一说是站不住脚的,只能说是一种闲谈趣闻罢了。说曹植爱上了他的嫂子即曹丕的妻子甄氏,多是后人的附会。
首先,年龄不符。二人年龄至少相差十年。
其次,三国为汉末。汉以孝治天下,人伦观念强盛,以北海孔融的声望都被以不孝的罪名杀掉了。图谋兄妻,有违人伦,乃当时大忌。曹植乃名士,声望卓著,怎能有此想法并述诸笔墨?
而感念甄氏这一说法出现时间也较晚,在作品产生400年后才现世。汉末之时不为人知,四百年后的人倒是知道了?于理不通。
那么《洛神赋》中的宓妃又是指谁?我认为并无所指,或者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
此赋作于黄初三年,曹丕在位,曹植的亲信遭到清洗。进京朝觐回程之时过洛水,有神话说这条河的神灵是宓妃。宓妃传说是伏羲之女,这个关系不大。而宓妃还有一个象征身份来自《离骚》。离骚中屈原见楚王不得,就有了求三女的情节,意指通君侧之人,三女中第一个求得便是宓妃,而最后也没有成功,所以屈原见不到楚王,抱负不得施展。而曹植过洛水借见宓妃之事,从相见到分离,有可能在指政治上的不得志。所谓“人神道殊”“良会永诀”,是曹植抱负失败的写照,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
中国的文人是双性的。他们在实现理想施展抱负的时候,以一种大丈夫的姿态出现,面对风雨飘摇的前路,也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而面对君主之时,往往又以女性角色自居,把自己想象成君王的伴侣,把君王想象成自己的良人。所以,在这一意义上来看,《洛神赋》中的宓妃也可能指曹植自己,或者说是那个期待一展宏图的曹植和现实里处境微妙的曹植二者的对白,即理想与现实的一次诀别。理想的绚丽纷繁,现实的无奈沧桑,最终让二人分道扬镳,是在手足猜忌煮豆燃萁的政治背景里,曹植的理想最终败给了现实,不得不“足往神留”“顾望怀愁”,表露着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舍,同时也是向曹丕表明心志。这种手法是承继于屈原“二湘”的,所以后人有诗“白马诗篇悲逐客,惊鸿辞赋比湘君”。“白马诗篇”指曹植黄初四年所做的《赠白马王彪》,而“惊鸿辞赋”指的就是这篇黄初三年所作的《洛神赋》。
谢邀。洛神赋中的洛神原指河伯的妃子,传说这位洛神生得是美艳动人,身姿曼妙,是掌管配偶的女神。相传她是伏羲氏的女儿,名叫宓妃。而曹植的《洛神赋》是根据传说,描写洛神下凡在人间戏水的美好场景。而曹植写这篇赋的目的,历史上中说纷纭。传得最多的,便是他为自己的兄嫂甄宓所写,里面蕴含了对他对甄宓的感情。
甄宓是袁绍的儿媳妇,在袁绍兵败时,甄宓向曹操提出要求,礼遇袁绍的女眷。事实上曹操也做到了,派了儿子曹丕去保护她们。在此期间曹丕对她谨守礼教,尽全力保护她们,让女眷们免受骚扰。甄宓在这个过程中,悄悄爱上了这位英武的魏王。要知道,甄宓是远近闻名的美女,十里八乡对她的美貌称赞不已,再加上她志趣高洁,颇有才情。曹植对她更是一见倾心,欲求娶她为妻。
而曹植的心思,被曹操看出来了。于是他便特意将甄宓许配给曹丕,用甄宓来牵制曹植,这样既能激发曹植的斗志,又能平衡曹植的势力,因为只要甄宓在,曹植便不会乱来,毕竟若是曹丕死,甄宓就成了寡妇也会受牵连。作为曹丕,其实对甄宓没有多少感情,他也知道弟弟喜欢甄宓。曹丕是一个心胸较为狭窄的人,他嫉妒曹植深得曹操的欢心和宠爱,甄宓就是他报复曹植的最好工具。所以,《洛神赋》极有可能是为甄宓而作,因为宓妃和甄宓她们的名字中都有“宓”字,算是寄情之作也说得过去。
另一种说法,是说《洛神赋》其实是曹植对自己的比喻,抒发自己在政途上的不得志。就好比洛神空有绝世美貌,却落得凄凉的下场。曹植自叹空有满腹才学,却无用武之地。他知道论才学自己远胜魏王,可论军功,论心计魏王比他好太多,曹家的江山迟早要落在魏王手上,届时自己又当如何应对?洛神赋是对洛神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的叹息。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湘嫂家政月嫂培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湘嫂家政月嫂培训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